沙海林会长与陈纳德将军外孙女嘉兰惠女士一行座谈
发布时间:2025-09-10
2025年9月6日,上海市公共关系协会在上海大厦举办“历史纽带,和平未来”主题座谈会,陈纳德将军外孙女、陈纳德航空军事博物馆馆长嘉兰惠女士出席座谈会。座谈会由协会常务副会长周平主持。
嘉兰惠女士此前曾为6月23日“历史照进现实,合作点亮未来”纪念会发表视频演讲,此次赴华是受邀参加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并观看阅兵式。座谈会开始后,与会嘉宾首先观看了“6•23”纪念会活动总结视频。随后,沙海林会长发表讲话,对嘉兰惠女士一行到访上海表示欢迎,并以三个字母C开头的英文单词分享了他的感受:Courage(勇气 )、 Cooperation(合作)、 Confidence(信心)。
第一是Courage,勇气。勇气属于陈纳德将军率领的飞虎队!2000多名飞虎队员血洒长空,他们把勇气留在了这片遥远的东方大地。勇气同样属于中国人民!无数中国老百姓冒着生命危险,帮助来华援战的飞虎队员,中美两国人民的勇气,共同交织成了飞虎队的传奇。勇气也属于嘉兰惠女士!近年来,中美关系面临不少挑战,中国举办纪念活动,国际上也有一些势力用各种方式进行阻挠,在这样的背景下,嘉兰惠女士不受影响,仍然坚持来华参加交流,勇气令人感动和敬佩!
第二是Cooperation,合作。飞虎队的故事,实际上是一段为维护世界和平、正义的人民跨越国界的合作典范。嘉兰惠女士的工作是这种合作精神的延续。在中美交往史上,上海也是一座“合作之城”。上海的实践证明:合作不是抽象口号,而是带来实实在在的成果。
第三是Confidence ,信心。信心来自飞虎队精神。飞虎队的历史告诉我们:在最艰难的时刻,信心往往比武器更重要。信心更来自中国社会和上海城市的发展。上海正肩负着建设“五个中心”的使命,这不仅是上海发展的战略目标,更是一种来自历史与现实的信心体现。我们对中美关系的未来充满信心。中国的市场对美企仍然重要,人民之间的情感纽带依然存在。共同的利益、共同的情感、共同的追求,是连接两国人民之间友好的牢固基础。
沙海林会长呼吁以Courage(勇气)铭记历史,以Cooperation(合作)创造当下,以Confidence(信心)迎接未来,共同书写中美友谊与合作的新篇章!
嘉兰惠女士在发言中表示,在反法西斯斗争最黑暗的岁月里,中美两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份在战斗、信任和牺牲中建立起来的友谊,不仅仅是政府或军队之间的友谊,更是人民之间的友谊。正如外祖父陈纳德在回忆录中表达的愿望:“最热切的希望是飞虎队的标志永远高高飘扬,永远被太平洋两岸铭记,成为两个伟大民族在战争与和平中为共同目标而努力的象征。”嘉兰惠女士感慨道,80年过去了,我们的任务尚未完成。旧敌已被击败,但新的挑战依然存在。如果要在21世纪实现和平,中美两国必须成为合作伙伴,携手努力,实现共同的目标:繁荣、稳定、相互尊重和理解。
上海市公关协会对外交流中心主任李晓健在发言中与美国客人分享了飞虎队与上海的历史渊源,其中有飞虎队当年空袭日军占领的虹桥机场、摧毁日军70余架飞机的辉煌战史,有浦东军民两次舍生忘死营救飞虎队飞行员的动人故事,还有上海唯一飞虎队女兵张凤岐投身军旅的传奇经历及与飞虎队战友们的深厚情谊。他表示,上海人民回首历史往事,不仅是为了缅怀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浴血奋战的英雄先烈,更是为了传承和发扬飞虎队精神,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加深中美两国人民的相互理解和传统友谊,促进民间友好往来和团结合作,共同应对面临的挑战。
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宋庆龄与中国对外关系研究中心秘书长王成至指出,像陈纳德将军这样值得中国人民永远纪念的参加抗战的美国友人有很多,他们跨越重洋投身中国的抗战事业,帮助世界了解中国人民为独立和自由艰苦斗争的情况,乃至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而中国人民也用最朴素的方式回报这份友谊。陈纳德将军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中美两国人民之间从来都不缺少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基础;中美关系的未来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用行动去书写。
会议最后,沙海林会长向嘉兰惠女士赠送了由上海著名画家吴桢先生创作的飞虎队纪念国画,上海文联副主席李守白创作的陈纳德将军和嘉兰惠女士形象剪纸。
参加此次座谈会的还有陈纳德将军重孙女罗宾•梅多斯,嘉兰惠女士中国事务助理李岩竹,协会对外交流中心副主任胡卫芬,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创始所长胡华、常务副所长黄成、外联室副主任张骐,美国所上海与美国地方交流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奕昕等。在沪期间,嘉兰惠女士还参观了守白艺术•上海客厅,乘船游览了苏州河,感受上海城市建设的崭新风貌。